首页
 > 专题专栏 > 往期专题 > 2019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 > 交流材料

强化党建引领 激励担当作为 推动淮安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淮安市科技局)

发布日期:2019-02-01 11:12   浏览次数:

淮安市科技局局长  孙志标

近年来,淮安市科技局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抓党建促发展、强党建正行风,营造干部想担当、能担当、敢担当、会担当的浓厚氛围,激发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内在动力,各项工作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科技助企”服务品牌进入全市“101%优质服务”十佳品牌。

一、坚持激浊扬清,净化政治生态。受主客观因素影响,淮安市科技系统一度成为全市党建工作的负面典型。如何迅速把主体责任扛起来,是局党组最大的政治责任。为此,我们找准病根、开好药方,以猛药去疴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采取一系列措施,革新除弊、精准施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抓班子。权力意味着责任,责任就必须担当。局党组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抓起,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出台《市科技局深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五项举措》,每个月向班子成员派发主体责任三项清单,强化党组和班子成员的主体责任意识,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民主集中制,发挥领导班子示范带头作用,坚定“两个维护”,严防“七个有之”,做到“五个必须”,形成政治生态建设的“头雁效应”。二是防风险。随着科技创新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重要性越来越高,廉政风险也随之加大。为了让业务开展到哪里,正风肃纪就推进到哪里,我们借鉴省纪委派驻科技厅纪检监察组做法,全方位开展行政权力运行廉政风险排查,围绕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全过程、专家遴选、八项规定精神等,全面排查廉政风险源点,逐项寻求制度依据、表现形式、风险起源,制定防控流程,既有效规范了行政权力运行,提升了廉政风险防控水平,同时又让干部“轻装上阵”,干净干事。三是促长效。“浇风易渐,淳化难归”,“疗效”虽然很明显,但最重要的是防止反弹与反复。为此,我们把制度创新和长效机制建立作为“康复剂”,根据排查出的82项风险源点,出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及工作规程,完善“三重一大”议事规则、“三公经费”报销制度等,主动邀请综合派驻纪检监察组参与,加大项目检查、审计力度,提升风险防控意识,从制度上、源头上切断可能发生违纪违规的根源。我局“除弊革新、砥砺前行,重塑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经验做法,在全市政治生态建设推进会上作了典型交流发言。

二、坚持党性锤炼,激发担当作为。在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下,部分干部不敢担当、不愿作为的现象有所滋生。为此,我们以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从思想上、能力上、保障上激发干部担当作为。一是抓主题教育。开展了“守规矩、知敬畏、强服务、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邀请纪委领导开展廉政党课、检察院专家开展职务犯罪讲座,到法院旁听职务犯罪庭审、走进周恩来纪念馆以及井冈山革命老区开展红色教育等16个子活动,从正反两方面提振士气、凝聚人心。二是抓能力提升。开展干部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通过领导班子上党课、科技干部大讲堂、十九大知识竞赛、征文评选以及主题演讲等五大类活动,让每一名干部都走上讲台,面向不同的服务对象,分享工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悟、所想。连续两年召开工作务虚会,聚焦科技工作重点、聚焦高质量发展大局,凝练思路、共商举措、寻求共识。三是抓制度保障。起草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建立创新尽责免责机制”吸纳其中,解除干部后顾之忧。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出台对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的实施细则,通过“三项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三、坚持服务大局,注入创新活力。党建强,则事业兴。局党组高度重视党建引领作用发挥,抓党建强能力、促发展,开启科技事业新篇章。一是开启了产权交易市场“淮安速度”。仅用8个月,建成集线上服务平台、线下服务中心和技术转移生态体系于一体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成功举办首届淮安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展论坛,全年实现技术产权合同登记额11亿元。二是开启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淮安模式”。围绕淮安“433”优势特色产业,遴选成立8家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截至目前,共申请发明专利129项,授权36项,承担科研项目254项,服务企业800余家,解决突破企业技术难题78项,产生社会效益超10亿元。三是开启了科技精准扶贫“淮安样本”。探索性实施科技“四位一体”精准助力“阳光扶贫”专项行动,从高校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选聘14名科技特派员,组建14个科技帮扶团队,定向帮扶13个经济薄弱村(社区),预计带动100名左右低收入农户脱贫,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00余万元,培养种养殖能手100名左右,建立示范基地100万平方米,促进科技支农强农富农。

2019年,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围绕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创特色,扎实开展“科技创新提升年”活动,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创新能力,确保取得实效。具体工作中,我们将围绕“一抓四提升”来落实,即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系统工程,提升高质量发展贡献度、提升“科技助企”品牌满意度、提升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活跃度、提升校地合作和谐度,力争到年底,全市科技创新主要指标较2018年有较大突破,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加入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