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往期专题 > 2019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 > 交流材料

打造集聚创新资源“强磁场” 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南京市科技局)

发布日期:2019-02-01 11:15   浏览次数:

南京市科技局局长  洪礼来

2018年,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在省科技厅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121”战略,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着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总体部署,积极推进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政策深入人心,创新意识普遍增强,创新生态明显优化,创新发展初见成效。国务院通报表扬我市着力打造集聚创新资源“强磁场”。科技部致函充分肯定我市科技体制综合改革成绩。《自然》杂志评选的全球科研城市50强中,我市上升为第12位。在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驱动力城市排名中,南京综合得分排名第2位。新年第一天,全市召开深入推动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创新,正日益成为南京最鲜明的城市气质、最显著的城市标识。

一、高起点谋划顶层设计,亮出创新名城建设“时间表”和“路线图”。把高质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作为主动顺应大势、立足南京实际的战略选择。在目标上,以打造名校、名所、名企、名家、名园区“五名”标志,建设创新氛围最佳、效率最高、枢纽功能最强、知识产权保护最严格、营商环境最优“五最”城市。明确到2020年,创新核心指标进入全国前列。在政策上,连续两年以市委一号文件形式出台了建设创新名城政策措施,同步制定了配套实施细则,扶持力度、覆盖广度、激励深度都前所未有。在抓手上,启动战略科技引领、创新企业倍增、高端产业培育等“十大工程”,今年又进一步聚焦实施“六大计划”,在新型研发机构提质、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全球创新资源集聚等方面再深化、再拓展、再发力,推动创新名城建设向纵深迈进。在机制上,市级层面成立“两落地一融合”推进办公室,切实压实各级抓创新的主体责任,推进政策落地见效。

二、高标准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孵化科技企业的“老母鸡”。立足南京高校院所资源丰富这一重要比较优势,启动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的“两落地一融合”工程。以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为突破点和发力点,以机制创新突破体制障碍,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我们积极依托高校院所学科优势、发挥国家级研发平台集聚作用,用市场化办法,由人才、社会、政府共同出资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特别是人才团队持大股的方式,极大激发了高校院所、科研人员、资本市场创新创业的热情,打造一批可持续孵化创新型企业的“老母鸡”。新型研发机构已成为我市科创平台新标识,去年,我市累计签约新型研发机构208家,完成市级备案108家,孵化引进企业951家。目前,我们还在探索鼓励龙头企业利用自身优势,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的新模式,实现以企育企、以企带企、以企兴企。

三、高水平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厚植生机盎然“科创企业森林”。聚焦“4+4+1”主导产业,主要是种好“三棵树”,即“移栽大树”“育苗造林”“老树发新芽”,打造大中小企业梯次并进的创新矩阵。通过建立全市军工企业、软件企业等5类企业库清单,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支持企业从初创到成熟再到上市,从企业内部到外部的全周期、全链条、全领域的创新活动,把创新和发展“两张皮”拧成“一股绳”;通过打造金牌“店小二”,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定制化跟踪服务,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诉求;通过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积极兑现政策奖励,有效调动了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初步形成了既有参天大树也有小树小草、既有巨无霸也有蚂蚁雄兵的“科创企业森林”。全年净增高企1282家,增长70%,总数达3126家,增量和增幅位列全省第一。全年新增2.4万家科技型企业,增长17%。

四、高质量建设创新创业载体,打造高新产业发展“增长极”。围绕高新园区高质量发展,将全市80多个创新载体整合为15个高新园区。成立市高新区管理办公室和火炬中心,统筹协调高新区规划发展,出台《南京市推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赋予165项审批权限,实现“园内事园内办”,强化政府赋权、市场赋能,推动都市型高新园区、环高校知识圈、城市“硅巷”和伙伴园区等建设。印发《南京市高新区(园)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实施办法》,按季度对创新发展8项指标情况进行监测通报,并公开发布“成绩单”。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升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网络科技基础设施获得国家批复,建设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正式启动。全市15个高新区(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比重超过75%,成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主战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7%,总量首次突破1万亿元。

五、高效率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构建开放创新“强磁场”。致力于走开放合作创新的路子,更大力度“走出去”、更高水平“引进来”,跟踪全球最新创新成果,集聚全球创新资源要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热点区域,鼓励各区(园区)围绕主导产业,明确创新合作“生根”国家,通过设立一批海外创新中心,双向孵化加速创新创业项目。拟实施国别科技合作计划,加强与各创新关键国家合作,支持企业建立中外合作实验室,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使南京直通全球创新最活跃的地区。全年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34万人、增长60%;新增3名诺贝尔奖得主、55名国内外院士来南京创新创业,21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剑桥、清华、威兹曼研究院等国内外大量高端资源要素竞相汇聚南京,国科大南京学院正式落户。

各位领导,创新名城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得益于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广大科研院所的积极参与,得益于企业人才等创新主体的奋力拼搏,得益于全市上下的齐心协力。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以“市场化、高端化、国际化、融合化、集群化、法治化”为主攻方向,从新的起点出发,做到系统实施、重点突破、提质增效。具体到今年,统筹实施“六大计划”:即实施新型研发机构提质计划,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量质并举;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实施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计划,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源头支撑;实施全球创新资源集聚计划,切实提升创新开放度和全球影响力;实施创新载体升级计划,促进高新园区做优做强;实施法治服务环境提升计划,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努力交出科技支撑“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精彩答卷,创造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过硬成果,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加入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