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资讯 > 市县创新

南京市科技局用好解放思想“金钥匙”,打造资源集聚“强磁场”

发布日期:2019-03-11 17:47   浏览次数:

自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来,南京市科技局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排查影响科技创新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对症下药,制定措施,努力把许多“不可能”更多地变为“可能”,走出了一条体现新时代要求、具有南京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一、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确立正确的工作思路和方向

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南京市科技局坚持把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作为贯彻始终的一项重要内容紧抓不放。针对学习讨论和对标找差中的思想偏差和模糊认识,着力引导大家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在统一思想中,抓住主要矛盾,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牢固确立正确的工作思路和方向。

一是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对标先进城市,努力在创新关键指标上缩小量的差距,但同时也提出要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着力通过运行机制的突破,审查手段的完善和评价体系的建设,推动“质”的提升,全力促进“效”的跨越,实现各项工作量质齐升。

二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该局始终强调在做好政府服务,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的同时,要更多强调市场化导向。比如,在政府投入方面,更加注重撬动社会资本,让有限的财政投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人才评价方面,提出了要转向以薪酬、风投、绩效、榜单、举荐等为依据的市场化评价体系,不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

三是顶天立地和铺天盖地的关系。科技创新的“高峰”是靠宏大而坚实的“基石”举起的。而这个“基石”就是铺天盖地“科创企业森林”。为此,该局明确要求,坚持通过持续培育科技型企业,厚植“科创企业森林”,进而培育更多“顶天立地”的行业领军企业,为打造产业地标,构建自主可控产业体系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四是对内和向外的关系。该局明确提出要“跳出科技看科技”,越是资源匮乏,财力薄弱的板块,越要拿出钱来搞创新;要“跳出南京看科技”,主动面向国内创新资源丰富的地区,吸引人才、企业等高端资源落户南京;要“跳出国内看科技”,用全球视野谋开放,到创新最活跃的国家地区“生根”,开展合作,自觉嵌入全球创新网络。

二、在解放思想中勇于突破,努力提升重点工作实效

去年以来,南京市科技局按照创新名城建设“时间表”“路线图”,紧盯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创新实干,全市科技创新核心指标交出亮丽“成绩单”。

一是用机制创新突破体制障碍,培育孵化科技企业的“老母鸡”。立足南京高校院所资源丰富这一重要比较优势,以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为突破点和发力点,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积极依托高校院所学科优势、发挥国家级研发平台集聚作用,用市场化办法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特别是人才团队持大股的方式,极大激发了高校院所、科研人员、资本市场创新创业的热情,打造一批可持续孵化创新型企业的“老母鸡”。

二是用精心培育精准服务,厚植生机盎然“科创企业森林”。聚焦主导产业,种好“三棵树”,打造大中小企业梯次并进的创新矩阵。建立全市军工企业、软件企业等5类企业库清单,支持企业从初创到成熟再到上市,从企业内部到外部的全周期、全链条、全领域的创新活动;打造金牌“店小二”,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定制化跟踪服务,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诉求;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积极兑现政策奖励,有效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初步形成了“科创企业森林”。

三是用系统集成提高整体效能,打造高新产业发展“增长极”。将全市80多个创新载体整合为15个高新园区。成立市高新区管理办公室和火炬中心,统筹协调高新区规划发展,出台南京市推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赋予165项审批权限,实现“园内事园内办”。强化政府赋权、市场赋能,推动都市型高新园区、环高校知识圈、城市“硅巷”和伙伴园区等建设。按季度对创新发展8项指标情况进行监测通报,并公开发布“成绩单”。全市15个高新区(园)成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主战场。

三、在解放思想中再谱新篇,推进创新名城建设再上台阶

年初,南京市科技局召开全系统科技工作会议,动员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创新发展认识新境界,开辟创新发展新空间,以“翻篇归零再出发,争先进位勇超越”的姿态,继续推进创新名城建设上台阶,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2019年,提出全市科技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以及全市创新名城建设动员大会和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以“市场化、高端化、国际化、融合化、集群化、法治化”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型企业培育为重中之重,以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为突破口,以推进高新园区高质量发展为支撑,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推动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动力机制上下功夫,在培育本土科技创新的“高峰”及原始创新成果方面求突破,在积极融入国家和全球创新体系中谋发展。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要求,确保创新名城建设取得新成效。

来源:南京市科技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加入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