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发布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为全面落实总书记赋予江苏的“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推动我省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经省领导同意,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方面负责人介绍解读《行动方案》,并回答记者朋友们感兴趣的问题。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先生、副厅长刘波先生,省教育厅副厅长袁靖宇先生,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戴民辉先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顾潮先生。我们也邀请了几位青年专家学者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其中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谭海仁先生在发布台就座。我是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魏赟。
首先,请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先生介绍情况。
徐光辉(省科技厅厅长):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江苏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于11月15日正式印发实施。下面,我就《行动方案》及有关政策措施出台的背景、考虑和部署等作简要介绍。
一、深刻领会《行动方案》出台的重要意义
第一,制定实施《行动方案》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研究重要指示精神的新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就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作出系列重大部署,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充分凸显了当前基础研究对我国发展的战略性和关键性意义。《行动方案》就是要把基础研究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基础研究工作的“施工图”和“路线图”,动员组织各方力量,推动基础研究实现变革性提升。
第二,制定实施《行动方案》是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新坐标。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驱动科研范式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两大趋势愈加显著,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例如AI for Science正成为新的科研范式,通过汇聚人才、技术、数据、算力等要素,加速改变科学发现的速度与方式,已在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和优势。通过《行动方案》的制定实施,切实增强我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密切跟踪科技发展态势,科学研判前沿方向,自主提出重大科学问题,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育成未来产业开辟新领域、布局新赛道,夯实科学技术进步根基。
第三,制定实施《行动方案》是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策源的新引擎。近年来,我省每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国拨经费数额,均居全国省份第一。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者人次、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由科睿唯安科学信息研究所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引文数据分析制定,遴选全球高校、研究机构和商业组织中对所在研究领域具有重大和广泛影响的顶尖科学人才,2023年我省114人,居全国第二)入选人次,均占全国1/10。“十三五”以来,累计牵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4项,5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紫金山实验室尤肖虎院士团队开展零信任环境下的6G区块链无线网络基础研究,搭建首个基于3GPP标准的无线区块链仿真平台。东南大学崔铁军院士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微波段现场可编程衍射神经网络人工智能计算机原型,获批我省首个电子信息领域的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南京大学谭海仁团队的研究成果“实现高效率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23年转换效率再创新高,首次超越传统晶硅电池效率。中国药科大学王广基院士团队研发了国际先进的活细胞药物体内高灵敏度PET成像技术,创建了国内领先的干细胞药物PK-PD成药性平台。中科南京智能技术研究院研发的“问天Ⅰ”类脑计算机成功实现约5亿神经元仿真,领跑国内类脑超算水平。紫金山天文台范一中,东南大学耿新、钟文琪以及苏州大学王殳凹4名青年科学家获第五届“科学探索奖”,均获得过我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支持。对标“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我省仍存在基础研究投入不足、顶尖科学家和高水平团队较少、重大原创成果缺乏等问题,通过《行动方案》的实施,破解制约我省基础研究发展的瓶颈,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突破,努力成为我国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和前沿科技突破先导区。
二、坚决扛起在国家科技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的使命
坚持“四个面向”,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需求,针对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和社会发展关键领域重大科学问题,《行动方案》编制过程中,在目标设置、方向布局、任务组织、政策激励上,力求突出体系化设计、系统化布局,下好“先手棋”,打好“组合拳”,力争在若干重要前沿科技方向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上保持全国领先,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贡献江苏智慧、展现江苏作为。
一是科学谋划未来,宏伟蓝图催人奋进。《行动方案》明确了我省2025年基础研究发展的“12345”目标,即高起点、高水平推进苏州实验室建设;省级财政基础研究投入、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较“十三五”末实现“两个倍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者每年达30位左右;进入全球前1‰学科力争超过40个;国家基础科学中心等重大平台力争达到50个,高水平构建起基础研究体系化能力。到2030年,我省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达到8%左右,若干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到2035年,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达到9%左右,有力支撑我省科技创新能力达到世界创新型国家和地区前列水平。
二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把国家重大战略需要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两个结合”。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统筹科学发展前沿问题和重大应用研究原理问题,凝练基础研究主流取向和底层原理,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弄通战略必争领域和“卡脖子”难题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努力取得突破性、标志性、颠覆性成果。
三是加强体系化布局,注重一体推进重点突破。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构建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牵引的基础研究体系,形成包括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中心、应用型基础研究中心、科技领军企业在内的基础研究骨干网络,推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基础建设协调发展,优化学科门类、主导方向、项目设定,更大力度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评价等一体设计,全面提升基础研究、应用研发、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产业创新融通转换效能。
三、全面开启江苏加强基础研究的新征程
关于《行动方案》的具体部署,为方便大家快速直观了解,我想重点给大家介绍这组数字——“1820”,即布局18个重点领域、部署18项主要任务、提出20条政策措施。
(一)布局18个重点领域
按照三类基础研究凝练方向,以期在我省最有基础、最具优势、最可能突破的方向加快形成先发优势,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夯实基础。
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对接国家基础研究重大布局,聚焦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推进战略性新材料、集成电路、量子科技、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人工智能等5个领域原创研究,作为我省育成未来产业、培育战略竞争优势的优先方向,力争取得若干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标志性重大成果。
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支持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重点围绕数学及其应用、物态调控、催化科学、生命体精准设计、宇宙演化与深地深海等5个领域,加快先导性探索性重大科技突破,拓展认识自然的边界,开辟新的认知疆域,努力成为“前沿方向的第一开拓者”。
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坚持应用牵引、突破瓶颈,从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重点围绕核心算法与未来计算、未来网络通信、新能源与储能等8个领域,增强创新驱动源头供给,锻造支撑我省产业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方向,努力成为“技术原型的第一创造者”。
(二)部署18项主要任务
文件既明确了“过河”的目标,又部署了“桥”和“船”,即六个方面18项任务。
一是建强高层次基础研究队伍。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行动方案》提出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和顶尖人才,造就“青年百人”拔尖队伍,精准引培卓越科研人才。比如,遴选顶尖科学家以及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在重大科研项目上担纲领衔,组织跨学科、跨领域、大协同攻关;新设立“攀登”专项,重点支持35岁以下、具有发展潜质的优秀青年科学家,给予5至8年长周期支持;持续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创新专题。
二是构筑高能级基础研究支撑平台。打造以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全力服务保障苏州实验室建设,设立“应用基础研究特区”,打造全球材料创新高地。在物理、数学领域支持建设省基础科学中心,预研一批应用型基础研究中心,打造我国相关基础前沿领域的学术高峰。
三是强化高水平大学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高校肩负着培养基础研究人才、加强原始创新能力、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的重任。《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四是建立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当前,需要集中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力量,共同支持基础研究。比如,《行动方案》提出加大财政资金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与国家自然基金委按3:1比例共同出资设立联合基金,安排资金1.2亿元,吸引和集聚全国优势科研力量,助力江苏原始创新。与南京、苏州等地组织联合资助项目,推动金融机构构建全周期融资渠道,有效支持基础研究探索。
五是提高基础研究国际化水平。基础研究离不开广泛、深入的科技合作,推动基础研究国际化是未来科研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趋势。《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推进“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实施,打造地球科学国际研究中心,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起国际联合研究项目。
六是塑造高品质创新生态。加强基础研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共同构建和持续优化有利于基础研究的创新生态,才能支撑基础研究不断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动研究成果转化,推进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建设一流科技期刊,强化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比如,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原型制造、性能测试、二次开发、中试熟化等验证服务,提出要加快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
(三)出台20条政策措施
当前,全球科研工作的发展规律,正在从自由探索向有组织、有目标加速演进,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对基础研究产出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出台《行动方案》的同时,我们联合12个部门印发了《支持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应用基础研究特区”、人才引培、财税金融、科研管理四个方面提出有一定突破力度的政策,着力破解科研方向与国家需求衔接紧密度不高、跨学科跨学院组建科研团队较难、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激发基础研究活力动力。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推动我省基础研究能力大幅提升,需要形成共同推进基础研究的坚强合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和促进基础研究发展的浓厚氛围。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同和省市联动,确保任务落地成效。成立省自然科学基金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战略咨询作用。要加大创新激励。更大力度表彰基础研究杰出贡献人员,对自由探索和颠覆性技术相关行政管理和创新活动建立免责制度,营造允许失败、宽容失败的基础研究科研氛围。要营造良好氛围。建设一批国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鼓励科学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
最后,借此机会,我们向全球人才发出诚挚邀约,君到江苏见。我们将用心用情提供最优服务、一流生态,让人才与江苏双方奔赴、相互成就,也期待各方英才用智慧和汗水引领江苏奋进新征程、再创新辉煌!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谢谢徐光辉先生。下面记者朋友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说明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刚刚召开的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要跨区域、跨部门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实现强强联合,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就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方面,这次出台的《行动方案》有什么具体举措?谢谢!
刘波(省科技厅副厅长):感谢新华社记者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深入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区域联合联动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切实找准工作重点,加强与上海、浙江、安徽等省市科技部门协同联动,在联合开展攻关、共建创新平台、共享创新资源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提升策源能力,形成集成优势。
在落实《行动方案》过程中,我们将持续深化战略协同、机制协同、项目协同和工作协同。一是进一步强化长三角基础研究合作。加强基础研究专题会商,推动基础研究平台共建、信息共享、人员联动,活跃长三角学术交流氛围,创造一流学术交流环境。支持我省优势科教单位与长三角地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强强联合,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从源头和底层开展协同攻关,共同解决行业难题和技术瓶颈问题,着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进一步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共建。支持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在长三角区域的深度合作,联合承担更多国家战略任务,协同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矩阵。三是进一步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共用。深化我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云平台与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创新要素联通,推动科研设施和大型仪器对长三角开放,更大力度提升科技资源共享共用效能。四是进一步提升开放创新协同能力。推动长三角优势科技力量积极参与、探索发起相关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特别是加快推进“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实施,打造地球科学国际研究中心,为提升我们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置夯实科学基础、作出更大贡献。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
新华日报记者:《行动方案》将“构建高水平基础科研平台”作为主要任务进行部署,提出要打造我国相关基础前沿领域的学术高峰。请问省科技厅在省基础研究平台基地建设方面,将会有哪些部署和举措?
刘波(省科技厅副厅长):感谢新华日报记者的提问!基础科研平台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抢占科学技术制高点、集聚培养高层次人才、引领科技前沿和开拓新兴交叉领域的重要基地。我省近年来在基础研究支撑平台建设上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围绕打造学术高峰,仍需要加强重大平台建设。《行动方案》提出,在物理、数学等领域支持布局建设省基础科学中心,积极预研一批基础研究中心。总体考虑是,着眼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围绕科学前沿或产业前瞻问题,长期稳定支持高水平研究团队开展前瞻性、引领性研究,支撑若干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夯实基础研究根基。同时,在发展目标、组织方式、支持政策、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等层面作了新的设计和安排。
发展目标上:围绕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前沿科学难题,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催生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发挥领衔科学家定方向、聚合力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构筑高层次人才集聚地;开展积极、开放、有效的国内外人才交流、互访、协作等,搭建高水平交流合作平台。
组织方式上:建立重大创新活动组织新方式,探索建立跨学科领域、多单位协同的新型科研活动组织模式,成为发挥综合优势、汇聚优势资源和承担重大任务的重要载体。
支持政策上:在科技奖励提名、青年科技人才项目申报指标、外国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保障,营造有利于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团结协作、开放共享的良好环境。
运行管理上:建立与基础研究特点相适应、有利于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的管理机制,探索长周期评价、“里程碑”考核,力争产出一批具有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集聚和培养一批顶尖科学家。
体制机制上:加大改革力度,在课题形成机制、项目组织形式、人才选拔方式和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探索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体制机制,注重挖掘、提炼建设中好的做法和典型案例,争取形成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有益经验和做法。
同时,我们也诚挚地欢迎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到平台去采访采风,帮助提升建设水平。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
微博江苏记者:《行动方案》提到,要建强高层次基础研究队伍,精准引培卓越科研人才。请问省人社部门在壮大基础研究青年人才队伍方面有哪些相关做法?
顾潮(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感谢记者朋友对青年人才队伍的关心。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强基础研究的决策部署,省人社部门立足职能定位、聚焦青年才俊,着力在育人才、建载体、促发展等方面赋能给力、涵养生态。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精准施策育人才。创新实施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聚焦重要领域、重大项目和重点平台,通过揭榜领题、单位(企业)举荐、名校优选、综合遴选等4种选才育才方式,给予两年30万的专项激励。两年来,共遴选2批1797名卓越博士后。其中,首批入选者已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74项;发表SCI、EI及国内核心期刊高水平论文3024篇;获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2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4项、青年基金项目203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53项,较好实现了“出人才”与“出成果”并重的预期。
二是集中资源建载体。围绕基础研究和发展需要布局博士后载体建设,逐步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博士后制度体系、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全省累计建设各类博士后载体1550个,累计招收博士后近3.4万人,在站博士后1.3万人。我省今年新获批50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9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分列全国第一、第二,广泛集聚优秀青年人才,为加强基础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对接跟进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太湖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积极争取人社部支持,赋予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独立招收博士后资格,同时在省级人才项目建设、优秀人才选拔中,对高能级博士后载体予以重点支持,助力其成为基础研究战略人才力量“蓄水池”。近期,我省有2名出站优秀博士后新当选两院院士。
三是优化服务促发展。充分激发博士后创新创业活力,明确在站博士后可直接申报副高职称,具有副高职称的可直接申报正高职称,在站期间的科研成果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出站博士后在教学、科研等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1年、业绩突出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高一级职称,并优先聘用到相应专业技术岗位。本单位没有相应岗位空缺的,可超岗位聘用,待岗位空缺时优先纳入岗位管理。没有编制空缺的,优先使用事业编制人才“周转池”。注重以赛选才、以赛引才,连续18年举办“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今年,我们还首次举办全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长三角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发展大会暨首届江苏省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建设高水平交流展示平台,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畅通科研成果转化、优秀人才引进“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抓紧制定高校引进优秀博士职称认定办法,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博士后工作的实施意见,启动新一轮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高级职称考核认定和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多措并举、持续发力,为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人社贡献。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
现代快报记者:《行动方案》强调,要“强化高水平大学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请问省教育厅在推动高校加强基础研究方面有哪些考虑和布局?谢谢。
袁靖宇(省教育厅副厅长):省教育厅高度重视高校基础研究能力建设并取得了积极成效。江苏高校作为我省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原始创新的主战场,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原创成果,培养了一批高质量创新人才,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江苏高校每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00余项,经费超20亿元,立项数量及金额均占全省90%以上。“十三五”以来,全省90%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出自高校,高校共有3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5项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根据国家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下一步,省教育厅将紧密围绕《行动方案》任务要求,从三个方面持续支持江苏高校开展基础研究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坚持全球视野和追求卓越的理念,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支持若干特色鲜明、水平领先的高等院校进入一流大学建设行列。突出“扶优、扶强、扶特”,持续实施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打造江苏特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群体。围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优势领域,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建成若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优势学科,引领带动江苏高校基础研究取得新突破。
二是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引培体系。深入实施江苏特聘教授计划,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引进顶尖科学家。研究制订《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实施意见(试行)》,加快推进高校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聚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重点支持江苏高校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建设。
三是进一步构筑高校高能级基础研究支撑平台。以苏州大学为主要支撑,联合省内相关领域优势学科,服务苏州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把握契机,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积极牵头或参与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导全省高校积极参与省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联合体建设,构建高校“全国-省-高校”三级联动、梯次衔接的实验室体系。加快推进高校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建设,支持有关高校布局建设一批省基础科学中心,打造我国相关基础前沿领域的学术高峰。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江苏经济报记者:《行动方案》印发后,省财政部门在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完善基础研究支出结构等方面有哪些举措?
戴民辉(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近年来,省财政一直把基础研究作为财政科技投入的保障重点,2023年省财政大幅度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大约是2020年的4倍,远超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下一步,省财政将持续加强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水平。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断扩大基础研究的资金来源。
在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的基础上,省财政还将积极探索优化专项资金支出结构。一方面,省财政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工作部署,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优化基础研究布局,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产业升级等各环节的贯通与衔接。另一方面,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我省优势产业领域,聚焦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领域,遴选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深入实施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建立财政资金长周期稳定支持模式,树立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谢谢。
科技日报记者: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基础研究人才成长过程中,青年阶段也是产出成果的黄金时期。谭海仁教授作为科研人员代表,这两年成果迭出。请问,您如何看待此次《行动方案》的发布?
谭海仁(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感谢科技日报记者的提问!很高兴看到《行动方案》的出台,我相信该方案将有力支持全省基础研究事业大力发展,有助于更多更好科研项目的推进。以我本人为例,2018年我从加拿大回国入职南京大学后,非常荣幸入职后不久,便获得了江苏省青年基金的资助,虽然当时这笔科研经费金额不多,但对科研事业真是“雪中送炭”,对科研事业起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获得资助后,我们团队便着手开展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的世界前沿课题研究。后续,我们团队又陆续获得江苏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部省联合资助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支撑我们进一步潜心研究高效叠层电池的设计与制备。在国家和省各类研究计划的持续支持下,我带领团队连续攻克全钙钛矿叠层电池核心关键技术,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新型隧穿结结构以及钙钛矿生长调控策略,为解决全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的核心瓶颈问题作出了创造性贡献,连续7次打破光电转化效率的世界纪录,相关成果入选科技部评选的“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我本人今年也有幸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基于前期基础研究成果,我们团队近年来实现了十余项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并创建了钙钛矿电池产业化公司——仁烁光能(苏州)有限公司,建立了全球首条大面积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研发线和中试量产线,加速了我国新型钙钛矿光伏技术产业化进程。
《行动方案》的出台,体现了我省对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决心,让我们青年科技人员深感振奋、备受鼓舞,我本人也深感使命之重。我们要扛起这份责任,抢抓机遇,将科研工作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努力攻克科学难题,勇攀科技高峰,把论文和科技工作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谢谢!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记者朋友们,加强基础研究事关科技创新的根基,恳请大家帮助做好政策举措的宣传解读。大家会后还可以采访与会专家学者。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