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基础研究实现变革性提升、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近日我省正式印发实施《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我省基础研究发展目标,明确“1820”具体部署。12月4日,省政府召开相关新闻发布会,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对江苏基础研究“施工图”和“路线图”作重要解读。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江苏历年来高度重视基础研究,近年来每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国拨经费数额,均居全国省份第一;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者人数、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入选人次,均占全国1/10左右;“十三五”以来累计牵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4项,5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为进一步夯实科学技术进步根基,助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针对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和社会发展关键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在目标设置、方向布局、任务组织、政策激励上,进行体系化设计、系统化布局,力争在若干重要前沿科技方向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上保持全国领先,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贡献江苏智慧、展现江苏作为。
《行动方案》明确了我省基础研究发展三个阶段的目标——
到2025年,我省基础研究发展实现“12345”目标,即高起点、高水平推进苏州实验室建设;省级财政基础研究投入、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较“十三五”末实现“两个倍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者每年达30位左右;进入全球前1‰学科力争超过40个;国家基础科学中心等重大平台力争达到50个,高水平构建起基础研究体系化能力。
到2030年,我省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达到8%左右,若干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到2035年,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达到9%左右,有力支撑我省科技创新能力达到世界创新型国家和地区前列水平。
全面开启江苏加强基础研究的新征程,《行动方案》聚焦“1820”进行了具体部署,即布局了18个重点领域、部署了18项主要任务、提出了20条支持政策。
布局18个重点领域——按照“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三类基础研究凝练方向,以期在我省最具优势、最有基础、最可能突破的方向加快形成先发优势,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夯实基础。
聚焦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对接国家基础研究重大布局,紧抓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推进战略性新材料、集成电路、量子科技、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人工智能等5个领域原创研究,作为我省育成未来产业、培育战略竞争优势的优先方向,力争取得若干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标志性重大成果。
聚焦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支持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重点围绕数学及其应用、物态调控、催化科学、生命体精准设计、宇宙演化与深地深海等5个领域,加快先导性探索性重大科技突破,拓展认识自然的边界,开辟新的认知疆域,努力成为“前沿方向的第一开拓者”。
聚焦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坚持应用牵引、突破瓶颈,从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重点围绕核心算法与未来计算、未来网络通信、新能源与储能等8个领域,增强创新驱动源头供给,锻造支撑我省产业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方向,努力成为“技术原型的第一创造者”。
部署18项主要任务——围绕“建强高层次基础研究队伍”“构筑高能级基础研究支撑平台”“强化高水平大学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建立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提高基础研究国际化水平”“塑造高品质创新生态”六个方面部署18项任务。《行动方案》提出,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和顶尖人才,造就“青年百人”拔尖队伍,精准引培卓越科研人才;打造以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设立“应用基础研究特区”,打造我国相关基础前沿领域的学术高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集中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力量,共同支持基础研究,助力江苏原始创新;加快推进“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实施,打造地球科学国际研究中心,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起国际联合研究项目;推动研究成果转化,推进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等。
出台20条政策措施——出台《行动方案》的同时,省科技厅还联合12个部门印发了《支持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应用基础研究特区”、人才引培、财税金融、科研管理四个方面提出20条有一定突破力度的政策,着力破解科研方向与国家需求衔接紧密度不高、跨学科跨学院组建科研团队较难、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激发基础研究活力动力。
对标“四个走在前”“四个新”的重大要求,我省将通过《行动方案》的实施,全力破解制约我省基础研究发展的瓶颈,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突破,努力成为我国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和前沿科技突破先导区。
来源:交汇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