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资讯 > 市县创新

扛起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县域担当
常熟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融合

发布日期:2024-03-06 11:21   浏览次数:

日前,江苏省委省政府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主题,召开“新春第一会”,要求统筹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篇大文章,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作出江苏贡献。常熟市政府第一时间召开常务会,对会议精神进行专题传达学习,市委副书记、市长秦猛要求,要久久为功优化完善创新平台、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写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篇“文章”。

作为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苏南唯一的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常熟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强市之本,在省科技厅的指导和支持下,高位推动政策集成、资源统筹、区域创新,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加速产业攀高逐新。

一是持续锻强创新主体梯队。做好“存量提升”和“增量招引”两篇文章,一方面,以科技招商统筹全市招商工作,积极拓展招商渠道,深化“以赛代评”“以投代评”模式,开发VR看载体、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等,构建数字化科技招商体系,全年招引1054项科技型、成长型的“种子”项目。另一方面,以创新主体梯队化培育为导向,构建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以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为标杆的科技企业梯队,截至目前,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60家,有效高企数1185家,各级“瞪羚”“独角兽”企业超100家,正力新能获评江苏独角兽企业、实现零的突破,8家企业入围省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苏州第一。

二是夯实产创融合平台载体架构。统筹推进产创融合“十百千”平台载体建设工程,构筑产业、行业、企业三体联动的“金字塔型”创新矩阵。依托汇科创大数据管理平台,完成全市企业研发载体全覆盖数字画像,构建评价体系,实现政策支持主动性、精准性。累计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苏州第二,苏州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17家、苏州第二,建设苏州市级联合体10家,带动产业全链条“抱团”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孵化载体质效全面提升,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优良率达91%、苏州第一,新增苏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载体150家。截至目前,已基本实现十大产创融合领域产业创新基地全覆盖,建成产业创新平台126家、企业研发载体725家。

三是扎实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活企业创新活力,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02%、全省县级市领跑。深化产学研融合,拓宽校地合作内涵,与南京大学开展“苏州•中国声谷创新基金”专项合作,撬动企业研发投入超2000万元,招引南京大学创新成果——仁烁光能(常熟)有限公司落户,树立典型案例。科技创新成果“遍地生花”,常熟理工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机制”成功入选国家全面创新改革任务揭榜清单。苏州长城精工获省科技成果转化立项,苏州光舵微纳获苏州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立项,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69.08亿元。

接下来,常熟将聚焦“3+5+2”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南园、中城、北谷”三大“创新核”建设,全力优化资源配置、建好平台载体、引育科创人才、打造创新矩阵,重点谋划以下三方面工作,为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常熟力量。

一是汇聚创新资源。充分调动高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深化“名城名校”战略,大力支持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常熟理工等高校科研项目孵化、创新成果转化。导入国际创新资源,支持重点企业通过建设海外研发机构、离岸创新中心等载体集聚高端科创要素。二是提升研发能力。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以“一企一策”强化企业分级分类服务保障,以优质载体吸引研发总部型项目落地,以高端平台链接优质资源赋能发展,形成“示范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强劲发展态势,力争三年之内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三是培育标杆企业。深度挖掘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科创型企业,做好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通过构建创新联合体、“链主+链盟”等机制,培育一批创新型标杆企业,不断壮大高企、瞪羚、专精特新、独角兽等创新主体梯队,力争实现科创板上市零的突破。

来源:常熟市科技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加入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