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资讯 > 市县创新

六大关键词 | 解读苏州工业园区2023年科创成绩单

发布日期:2024-04-11 17:52   浏览次数:

2023年,苏州工业园区瞄准“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使命目标,全力推动先进产业集聚、创新活力焕发、创新资源汇聚,着力强化要素赋能、平台支撑、服务保障,开放程度、创新浓度、经济密度跃居全国前列。

站在开发建设30周年关键节点,面对新型工业化的新要求,园区将全力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争当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力军。

六大关键词

解读苏州工业园区2023年科创成绩单

2023年,苏州工业园区紧紧围绕“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瞄准“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使命目标,全力推动先进产业集聚、创新活力焕发、创新资源汇聚,着力强化要素赋能、平台支撑、服务保障,开放程度、创新浓度、经济密度跃居全国前列,争当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力军。

关键词一

首次破千亿,先进产业持续集聚

2023年园区人工智能产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集聚相关企业超1700家……作为全国首个明确提出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并出台专项政策予以鼓励的高科技园区,园区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建设为引领,加强重点场景应用突破、牵引行业生态集聚,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重要增长极。

这只是园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成绩斐然的一个缩影。

早在2006年,园区就开始重点规划、引导和培育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经过17年“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深耕细作,探索形成了“十个一”特色(新兴)产业培育机制(选择一个特色产业、制定一个产业规划、组建一家国资公司、建设一个功能园区、引进一家大院大所、设立一只产业基金、成立一个服务机构、集聚一批龙头企业、搭建一批公共平台、打造一个品牌盛会),打造从源头创新到产业化落地的全流程创新体系,加快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产业高地。

2023年,园区获批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新认定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新增9家省市级创新联合体,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数字三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优势显现,产业创新集群活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

扎实的产业基础是未来产业的发展“沃土”。2023年9月,苏州发布《关于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工作意见》,明确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下一步,园区将积极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瞄准6个重点产业集群和23条重点产业链组成的“623”产业体系,加快打造先进产业集群高地。

关键词二

跃升至5.16%,创新活力不断焕发

2023年园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占GDP比重增至5.16%,是苏州全市唯一突破5%的板块……近年来,园区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系统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持续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搭建产学研合作“共同体”。一直以来,园区围绕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深化产学研合作,布局组建创新联合体,发挥产业龙头企业及重大平台院所资源集聚优势,聚力攻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点燃技术创新和高端产业发展“助推引擎”。

例如,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江苏省人工智能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依托语言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发创新平台,构建“共同出题,共同解答,联合攻关,技术迭代,联合培育”模式,全面提升人工智能产业核心竞争力。该创新联合体成功入选2023年度江苏省创新联合体拟建设试点名单,苏州仅3家上榜。截至目前,园区共立项省级创新联合体4家,占全省近30%,市级创新联合体12家,占全市近30%,均列全市第一。

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实施科创企业攀高计划,构建分层、靶向、梯度、长效的雁阵型科技企业培育体系,支持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持续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形成更多单打冠军、行业龙头、产业链主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目前,已集聚科技创新型企业超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近2800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85家,累计境内外上市企业66家。

构建特色服务“生态圈”。瞄准各类创新主体在找创新技术、找产业合作、找研发场地等方面的需求,园区进一步“联”接资源、搭建平台、深化服务,加快构建一流的产业创新集群服务生态。

2023年,园区发布“园易联”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服务平台,以“聚资源、搭平台、解诉求、促合作”为宗旨,以园区企服中心为服务中枢,联动园区部委办局、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化服务伙伴,打造“技术转移、共享平台、产业合作、产业载体、产业人才、惠企政策、产业融资、专业机构”八维服务体系,推动企业创新资源诉求“一平台联办”,营造更富活力与生机的产业创新创业生态。

如今,园区科技资源投入的积累效应逐步显现,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落地生根”,创新位势在全国保持“第一方阵”。

生物医药及大健康领域,2023年园区新增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96个、累计516个,6个项目获得2022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胜奖,占苏州市60%;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领域,不断突破微球、光刻胶、滤波器、单晶硅、氮化镓等关键核心技术,超10个细分领域填补国内空白;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领域,深化融合创新应用,获批工信部工业软件优秀产品、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国家重点软件企业、“中国芯”优秀产品等的数量,均列苏州市第一。

关键词三

超2600人,创新资源加速汇聚

2023年园区科技领军人才总量突破2600人,高层次人才总量达6.3万人,新增国家级人才立项67人,同比增长42.6%……园区始终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从人才的高频服务需求及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出发,做细做实人才服务,为人才干事创业保驾护航,已经形成“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业团队、培育一个新兴产业、打造一个创新集群”的链式效应。

园区持续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17年,完善科技领军人才支持政策体系,重点选拔符合园区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具有领先性、突破性的高端人才;对顶尖人才团队、重大招商项目给予“一事一议”重点支持,从对接洽谈、项目落户、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精准服务,鼓励高层次人才来园区创新创业。目前,2602家园区领军人才企业中已有198家成长为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40家实现境内外上市。

“园区大力引育高端人才,支持高端产品发展,对于像我们这样高成长性的创新型企业大有裨益。”沛嘉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园区科技创新氛围和发展机会对于国内外顶尖人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公司高管和研发团队不乏北京、上海、深圳和海外的高端人才。”公司作为园区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项目,2023年9月牵头组建了苏州市介入医疗技术创新联合体,将进一步助推医疗器械创新转化生态优化。

如今,园区发挥科技领军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出一套引才聚才的强大矩阵,带动科技创新团队、高含科量项目纷至沓来,相关产业链上的关联企业集聚共赢,真正让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脊梁”挺起来。2023年,园区新增市级以上科技领军人才项目272个,同比增长42%;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累计支持各类科技领军人才超2600人,领军企业累计注册资金超700亿元。

高科技园区在科技自立自强中承担着重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下一步,园区将按照“竭尽全力跳一跳够得着”“超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原则,坚定不移推动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园区新实践,加快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关键词四

多领域首创,打通知识产权“转化链”

2023年5月,徕特康(苏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管线向银行质押,成功获批1000万元授信,首笔500万贷款已发放,这是全国首单生物医药管线质押融资产品。“这笔授信能够为我们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支撑运营早期研发项目。”企业总经理助理李生伟说。

创新药研发具有10年时间、10亿美元的“双十定律”,尤其对于初创药企来说,缺少可抵押的实物资产导致企业融资难,制约研发进度。针对这一难题,园区依托长三角科技要素交易中心,创新开发“生物医药管线质押”金融产品,帮助药企以药物开发过程中积累的成分、用途、配方、制造等“生物医药管线资产”进行质押融资,解决发展的资金困境。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近年来园区持续深化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打通知识产权“转化链”促进其价值实现。除全国首单生物医药管线质押融资外,近年来在园区落地的药品专利链接保险、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联盟保险等产品均为全国、全省首创。

2024年1月,园区推出全国首个科技成果转化保险产品——苏研保,以“保险+鉴证服务”双重风险管理模式为企业和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提供保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园区积极搭建知识产权金融“一站式”服务平台,优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流程,并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工具,建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防范知识产权金融风险。

2023年,园区共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32笔,帮助企业融资22.89亿元,是2022年全年的2.8倍;近三年,园区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企业市场融资超500亿元,占全国同期超20%,初步形成利用全球资本推进产业创新的发展格局。

关键词五

全方位覆盖,夯实高能级平台“硬支撑”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创新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被视为突破科学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关键担当,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2023年,园区聚焦原始创新、突出转化应用、夯实服务支撑,健全科创平台体系,助推科技攻“尖”、产业攀“新”、环境向“优”。

聚焦原始创新,充分发挥苏州实验室、“一区两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作用,加快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基础性创新研究,勇攀科技高峰。2023年,全力服务保障苏州实验室入轨运行,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总部基地开工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累计发布应用场景95项、遴选标杆示范项目30个;全年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34家。

突出转化应用,一方面积极开展省地合作,推动创新要素流动,如依托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苏州)创新服务中心,对接项目超过300个,促成产学研合作8项;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校地合作,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以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为例,2023年研究院分别与成川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苏州耀腾光电有限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在天车系统、智能驾驶等领域开展联合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夯实服务支撑,近年陆续布局建设了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苏州百拓等一批不同类型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大幅缩短科创企业创业期和孵化期,以更优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成长。截至目前,集聚中外知名院校33所、“国家队”科研院所15家,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成为园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六

全链条创优,加快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圈”

企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一直以来,园区着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瞄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瞪羚-独角兽-上市”企业梯队,构建全链条全层级培育服务体系。2023年,园区上榜中国独角兽企业5家、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49家,累计培育各级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超200家、各级瞪羚企业近900家。

瞄准成长型初创企业,提供全周期多层次金融服务。建设东沙湖基金小镇,设立规模100亿元产业基金和15亿元科创投资基金,开发“园科贷”等科技金融创新产品,以多元化的科技金融产品为不同生命周期企业“输血供养”,“园科贷”已累计为区内500多家企业提供近50亿元授信支持。2023年,启动成立“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和“科技金融创新生态联盟”,进一步完善多层次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做强主业、创新发展。

瞄准成熟型上市企业,打造全过程跟踪式服务机制。创新推出“上市苗圃工程”,构建起“IPO六大赋能体系”,覆盖培训、政策、资本、产业、专业咨询、传播等方面,并与上交所联合共建“科创沙龙”品牌,合作组织“直通上交所”“IPO上门一对一诊断”等系列活动,目前已有25家苗圃企业成功IPO,认定苗圃企业448家。根据2023年发布的《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深入推进上市苗圃工程的实施细则》,力争至2026年底,上市苗圃工程入库企业累计不少于500家,累计输送拟上市企业不少于100家,成为服务企业上市及高质量发展的全国示范标杆品牌。

站在开发建设30周年关键节点,面对新型工业化的新要求,园区将全力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争当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力军。

来源:苏州工业园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加入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