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资讯 > 科技动态

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做科创和产业“星探”

发布日期:2024-06-07 19:15   浏览次数:

交汇点讯 “研究院在材料领域专门有一个事业部,他们就像‘星探’,主责主业就是在全国各地找好的项目成果,如果对方也想把技术产业化,再对接引入转化。”6月1日上午,在位于苏州市相城区的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下称长材院),副院长孙明月和记者分享科研机构如何连接创新资源和需求。

长材院成立于2019年。“江苏是钢铁大省,传统材料转型升级需要技术支撑。碳纤维、高温合金等新型材料,在长三角地区制造量很大,而长三角也是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基地,高端材料需求量大。但当时国内材料领域的研发机构主要位于华北、东北和西北,长三角需要一个综合性材料研发机构。”孙明月说,研究院成立后,一方面征集长三角的技术需求,另一方面牵头组建了全国重点实验室联盟和全国材料学科联盟,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引入长三角转化,与这里的产业结合。

针对产业链上的共性技术难题,长材院探索企业众筹科研模式,组织企业联合出资开展技术攻关。以二次铝灰为例,这种杂质源于电解或熔炼金属铝或铝合金,处置不当易造成地下水、土壤和大气污染,长期以来是铝加工行业的共性难题。在接到江苏瑞复达高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凯莱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需求后,长材院以揭榜挂帅形式发布,经过多轮技术方案筛选,最终由常州大学和江苏集萃冶金技术研究院实施技术攻关。

“我们既有专业的判断,也有较高的公信力,因此能够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将行业技术需求‘引上来’,创新成果和项目‘落下去’。”孙明月介绍,长材院目前已经与高分子、金属材料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共建了100余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征集到企业愿意出资解决的技术需求500余项,并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应用研发和集成创新。

一些原创性、颠覆性的科研项目在实验室里经过了初步验证,往往处于政府财政资金科研项目不支持、产业基金不关注的尴尬地带。为了帮助项目跨过“死亡之谷”,长材院采用“拨投结合”模式,灵活应用政府财政资金,对潜力项目予以立项。“前期是拨付资金,通过项目经理、团队控股等模式,激发研究团队核心人员的积极性。如果做得比较好,当项目成长到能够向社会融资时,就转为股权投资,但也宽容失败。”孙明月以长材院投入3000万元支持的“柔性定制辊压成型技术”项目举例,企业批量生产的高品质辊压型材,已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成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行业头部企业供应商,累计实现收入超3亿元。前期长材院共立项31个材料科创项目,目前已孵化出18家创新企业。

 

来源:交汇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加入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