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近日,淮安市举办“先使用后付费”科技成果推介会,搭建高校院所与企业精准对接桥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会上,来自淮安市高校的多位教授聚焦新材料、自动化控制、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推介了多项具有市场潜力的专利技术成果,标志着淮安市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模式进入深入实施阶段。
近年来,淮安市科技局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省委、市委相关部署,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系统性推进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模式创新,打出政策激励、试点先行、资源整合等“组合拳”,构建起高校院所与企业协同创新的新型生态。2024年9月,在中共淮安市委八届九次全会作出深化改革决定后,淮安市科技局迅速启动改革工作,支持淮阴工学院先行先试,并推动淮阴工学院于10月出台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实施方案(试行),是全省设区市首个相关实施方案。
在试点基础上,淮安市还着力拓展外部资源,依托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淮安分中心等引进科研机构,引导其后方高校以“先使用后付费”方式向市内企业许可成果,促进市外优质成果落地,降低企业成本。联合保险公司,开发专项科技保险,拟对高校院所、企业保费给予补贴补助。同时,拟设立定向产学研项目,对一次性签订10项以上合同、成交额超100万元的,给予补助,激励市外成果转移、转化。
目前,淮安市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淮阴工学院与苏盐井神等1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一批市外高校成果正通过“先使用后付费”模式在淮落地。下一步,淮安市科技局将重点围绕建章立制、健全机制、深化对接等抓好改革工作,推动更多高校的优质科技成果与淮安企业成功“牵手”,实现从“书架”到“货架”的跨越,让科技成果真正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来源:淮安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