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产业新高地 推动转型发展新跨越
阜宁:聚力打造全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2019年9月5日新华日报(T24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阜宁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走好“两海两绿”路径,厚植新能源产业,积聚绿色发展新动能,增强产业竞争力、绿色引领力、品牌影响力,以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和国内行业领先技术产品,聚力打造“全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风电叶片 转出新天地
阜建高速阜宁县城连接线旁,一辆辆满载风电叶片的特种装备模具车辆驶向厂区,等待安装。这是阜宁新落户的新沟中材叶片项目建设的繁忙场景。该项目由中材科技(阜宁)风电叶片有限公司投资,新上5套(条)叶片生产线,年产200套3.4MW以上风力发电叶片。
生产现场,新购置模具、转运车等各种设备共计174台(套),正在紧张安装中。公司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最大的亮点是正在安装的SI85.6—8.6MW级别的海上风电叶片,是中国量产最长。目前,85.6米叶片模具和各项配套正在安装,9月底进入调试生产。
中材科技(阜宁)风电叶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是中材叶片布局在华东地区的“海上叶片、沿海叶片、海外出口叶片”研发、制造基地,主要产品型号包含2.0MW及以上级别风机配套的风电叶片,整个三期项目全部投产后,产能可达1000套/年。
定子转子 集聚新动能
炎炎夏日,阜宁县开发区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西安风电定子转子项目现场,机声隆隆、火花飞溅,工人们挥汗如雨,风电定子转子大型立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落地镗床、退火窑等9套主设备正在安装调试,进行试生产运行。
西安国水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定子转子项目,今年元旦开工,经过不到半年的紧张施工,各项配套设施已全部到位。“定子转子项目的立车、车功能、钻、铣等功能,全部采用国内领先的大型加工设备。”项目负责人孙鹏告诉记者,目前该项目的全部设备基本安装到位,马上进入调试生产。项目一期100套3MW风机定转子投产后,将紧跟着进行二期6MW以上(含10MW)风机定转子项目,项目全部投产,可具备年产陆上风电定子转子支架300台(套)以上及海上6MW以上机型定子转子支架100套的生产能力。
西安国水风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华介绍:“10MW机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机型。因此阜宁风电定子转子项目全部投产后,它将成为国内功率最大兆瓦级别的风力发电机定转子的生产基地。”
超长塔筒 引领新工艺
近日,从神山风电传来喜讯,今年首批140米超长塔筒已成功下线,即将投入使用,这也是全国首家具备生产该型号塔筒的生产企业。
在神山风电生产车间,切割焊接好的钢板经过卷、焊、打磨等工序,很快就变成了一个个圆筒,这也是今年神山风电重点发展的项目,相较于传统普通型号的塔筒,这些新的塔筒明显有着更大的体积,而将这些更大体积的钢板焊接好,对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今年的第一笔订单就达到了20台(套)。
“我们公司以前都是主打90-100米之间的塔筒,后来我们增加了120米和140米的塔筒,打个比方,120米以前对我们来说,生产工艺难度不是太大,现在增加了140米,我们生产工艺各个方面的要求把控都非常严格,120米塔筒吊装起来,晃动比例正常在1-2米,焊缝质量比较严格,现在140米之后,它的晃动在4-5米之间,对焊缝要求就更加严格。”江苏神山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科长顾学顺介绍说,“我们从每一个钢板进料开始,就对每一块钢板进行质量把控。然后对每一个节点的控制,包括焊接的电流电压各方面,以及焊接前的无损检测,监造都非常严格。”
这一超长塔筒的成功下线,对于企业来说,不仅仅是订单的完成,也标志着神山风电已经具备生产研发更长塔筒的能力,而且随着国家对风电产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神山风电生产的塔筒也由传统的陆上塔筒向海上管桩转变,高度也从最初的90米增至120米、140米,不断刷新国内风电塔筒记录,神山速度、神山质量也在逐步体现。
光伏组件 再注新活力
今年7月,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阜宁经济开发区成功签约2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该项目利用最新的组件生产线生产市场上转化率最高的九栅半片组件,项目全部投产后,阜宁协鑫集成的组件产能将达3.2GW,可新增开票销售30亿元,为阜宁新能源产业再注新活力。
随着协鑫集成2GW组件等光伏项目落户,阜宁光电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2014年,阿特斯1GW太阳能电池片项目首次落户阜宁,谱写了阜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篇章。几年来,保利协鑫4GW金刚线切片、苏民1.2GW太阳能电池等项目相继落户阜宁,有力助推了阜宁经济走上绿色环保、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良性发展轨道。目前阜宁已经形成从切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电站到相关配套产业的完整产业链条,正逐步向打造行业知名产业基地迈进。
近年来,阜宁在招引光伏项目的同时,注重引导光伏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加大技改投入,产能不断攀升,运营效率显著提高。阜宁阿特斯先后投入2.8亿元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改造完成后产品类型由常规的多晶三代升级到高效多晶五代,产能由1GW提升到2GW,用工人数从1400多人下降到1000人,差异化产品生产模块切换时间由24小时缩短到3小时。阜宁协鑫光伏先后投入近亿元,对现有设备和工艺进行换代升级,产能提升到目前的4GW,今年1—7月份,已实现开票销售7.8亿元。阜宁协鑫光伏被评为江苏省示范职能车间,阿特斯阜宁工厂正在积极申报江苏省智能工厂。
生物发电 开启新征程
阜宁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逐渐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型产业,为阜宁经济发展带来的快速变革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7年8月28日,阜宁协鑫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举办开工典礼。为节约阜宁土地资源以及人居环境的改善,减轻新建及扩建垃圾填埋设施的财政负担,打造更加美好的阜宁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协鑫集团在阜宁高新区内新建协鑫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88亿元人民币,项目每年可处理入炉垃圾约21.9万吨,发电量约7500万千瓦时,生产蒸汽约8万吨,节约标煤约5万吨,开启了建设生态阜宁的新探索。
随着江苏省“263”专项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省能源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为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对燃煤小热电和小锅炉整合关停。2017年8月,中海油阜宁燃机热电联产项目获得江苏省发改委“路条”。
2018年9月,中海油阜宁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5000万元整,经营范围包括热电联产、电力供应、热力生产和供应,是中海油江苏天然气一体化项目的组成部分。项目位于阜宁县经济开发区,本期建设2×10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及配套供热管网,项目总投资约11亿元人民币,分三年实施,项目建成投运后,将关停县城约70台燃煤(油)小锅炉。项目设计热负荷为117吨/小时,拟建设4路供热干管,长度约28公里,项目供热片区将为阜宁整个县城带来温暖。
改革车轮滚滚向前,新能源聚集浩浩荡荡。阜宁将按照“打造绿色产业新高地,推动转型发展新跨越。”理念,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的新时代江淮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