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提升国际科技合作水平。进一步拓展与创新大国和关键小国的产业研发合作,深入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深化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德国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等国际一流高校院所的合作关系,加快推进中以常州创新园、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卓越研究中心等建设,组织实施高层次外国专家引进项目计划,推进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办理便利化,全方位提升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建设中科院南京麒麟科学城等重点载体,积极争创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试点,布局建设一批产学研合作的重大新型研发机构,引导和推动地方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大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整合和企业与高校院所的深度合作。深度融入长三角创新一体化。加强与沪浙皖三地科技部门的协同联动,配合科技部编制《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苏南中心建设,积极探索长三角高新园区联动机制,共同推动建立统一的技术市场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研究制订策应长三角一体化、服务自贸区建设的外国人才工作举措,着力在区域产业创新协同方面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