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资讯 > 市县创新

沪苏“科技集群”首次入列全球前五

发布日期:2023-10-08 17:54   浏览次数: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了2023年版全球创新指数(GII)“科技集群”排名,上海—苏州集群从去年的全球第六位上升至全球第五位。

全球五大科技集群目前全部位于东亚,东京—横滨(日本)作为全球最大的科技集群位列榜首,深圳—香港—广州(中国和中国香港)、首尔(大韩民国)次之,然后是中国的北京集群和上海—苏州集群。

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简称GII)由WIPO自2007年起每年发布,已成为国际上衡量创新和知识产权水平的权威基准,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其中,“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于2017年首次引入GII,是衡量全球城市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根据WIPO的评价方法,科技集群排名主要考量区域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和科学发文量占全球总量的份额。

苏州积极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充分用好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上海的溢出带动效应,一直处在“学习上海”“接轨上海”最前沿。近年来,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下,两地在规划、产业、科技、交通、生态、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频繁,沪苏同城效应不断增强。同时,苏州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中新两国政府间首个重要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落户苏州,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还拥有中德、中日、中荷和苏州自贸片区等开放平台。全市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1500亿美元、居全国第三,160家境外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苏州累计投资设立450多个项目,成功吸引空中客车、西门子、克诺尔、霍尼韦尔等一大批优质项目落户,苏州已成为全国开放平台最为集聚、外商投资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2008年,苏州设置了独立的知识产权部门,率先在全国实现专利、版权“二合一”统一管理,助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近年来,苏州坚持集聚创新要素,全力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持续提升苏州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全市工业门类齐全,拥有35个工业大类、172个工业中类和513个工业小类,规上规下工业总产值超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超1.3万家。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12万亿元,占比达53.7%。获批创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高端纺织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材料领域“国之重器”苏州实验室挂牌组建,总规模达150亿元的国家工业母机基金成功落户,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创成全省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苏州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与清华大学等238所国内外高等院校稳定合作,建有国家级科研院所34家。坚持集群式创新,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整合产业资源和创新资源组建创新联合体,贯通以需求为引领的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产业培育全链条。在苏州,企业是创新投入的主力军,90%以上研发投入源于企业,90%以上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以上研发人员在企业,90%以上的专利产生于企业。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全市人才总量37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达38万人,连续11年被评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国城市。

来源:苏州市科技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加入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关闭